蒙自市将中医药融入健康城市建设

来源:云南经济日报 2021-10-26 16:15:54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十三五”以来,蒙自市把传承发展中医药作为促进城乡医疗均衡发展、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的重要抓手,将中医药融入到“健康蒙自”建设之中,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健康中的独特作用,构建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养生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特别是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颁布实施之后,更是抓住中医药事业振兴的大好时机,启动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创建工作,以打好“健康生活目的地”牌为主线,全力打造“国医文化养生中心”“慢性病康复中心”和“老年康养中心”,逐步形成了全面普及、特色发展、文化振兴、产业复兴的中医药传承与发展“蒙自普惠模式”。

蒙自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尹艳(前排右一)在新安所镇中心卫生院调研心安中医馆开设情况

  高位通脉,优化中医药发展环境。“十三五”时期,蒙自市把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作为政策制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中医药管理体系建设,健全中医药管理机构,加大财政投入,充实中医药人员力量,为中医药传承与发展创造了优越环境。系统谋划推动。始终把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作为打造“滇南大健康中心”和建设“健康蒙自”的重要内容,写进《蒙自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蒙自市“十三五”卫生与健康发展规划》,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列入项目规划、纳入财政预算、划入医保报销,通过立项推进市中医医院迁建、乡镇中医馆(科)建设等一大批项目,成立中医药管理局、增设中医科,制定实施《蒙自市中医药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推进中医药事业跨越发展。2017—2020年各级财政投入中医药事业经费2948.04万元,2020年全市中医药业务收入已达5905.92万元。构建联动机制。成立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市委编办、市卫健局、市发改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医保局、市市场监管局等多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联席会议制度,构建市级统筹、部门联动工作格局,合力推进中医药产业全链条发展。强化政策倾斜。全面开启医共体建设试点,通过采取医保基金打包付费方式,强化医保政策支持,在严格执行城乡居民在基层医疗机构门诊就诊减免60%的基础上,将中药饮片及中医适宜技术报销减免比例提高5%,让群众看病共享更大实惠。畅通人才通道。2020年,通过市人大、市政协分别对全市中医药事业发展情况开展专题视察,市委编制委员会为市中医医院增编10个,同时市人社局为中医高端紧缺人才引进开设“一事一议”绿色通道。“创先”普惠中医。2020年7月、2020年10月,通过省级、国家级分级评审,成功创建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通过“创先”,全面提升全市中医药应用水平和服务能力,着力营造与经济社会相协调、与人民健康需求相适应的中医药卫生服务体系,有效优化中医药创新发展环境,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加优质、高效、廉价、便捷的中医药服务。发展民营中医。严格落实放管服相关要求,有序推进民营中医诊所发展。目前,全市民营中医机构已发展至25家,为全州注册中医机构较多的县市之一。

  三位一体,全面普及中医药服务。坚持抓基层强基础,以市中医医院为龙头、乡镇(街道)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全面构建市乡村三级中医药服务网络,通过建立市级与乡镇卫生院及社区服务中心的中医优势病种专科专病联盟,强化中医优质资源对基层的帮扶与技术支撑,逐步形成上下联动、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的中医药传承与发展新格局。打造“领头羊”。2013年至今,先后投入8227万元推进市中医医院迁建,倾力打造全州规模较大、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县市级中医院,2017年成功创建为二级甲等中医医院。目前,蒙自市中医医院可开展40多项中医药特色诊疗技术,且专门设立重点中医学科专科创建孵化基金,打造了皮肤科、针灸推拿科2个省级重点专科,脾胃病科1个州级重点专科。打通“主动脉”。2015年,投入50余万元对15家基层医疗机构中医科(中医综合服务区)进行统一色调、样式的装修改造,并统一配备全自动煎药机、中药柜和操作台。2016—2018年,对6家乡镇卫生院进行中医馆建设,形成相对独立的中医药特色诊疗区域,集中开展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养生康复、中医适宜技术等一体化、规范化的中医药服务。目前,全市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规范设置中医科、中药房,且均能规范开展6类以上的中医适宜技术。畅通“微循环”。坚持中医来源于民、根植于民,推动中医诊疗在农村卫生室普及,全市7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配备常用的TDP神灯、火罐、六合治疗仪等理疗设备,且保障每个治疗室有受训持证上岗执业的中医1至2名,建立常见病多发病验方供基层医生加减使用,实现中医在群众身边、惠及群众。目前,蒙自市73个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且可开展4类以上的中医适宜技术。

蒙自市人民医院中医科深入期路白乡卫生院开展中医义诊

  守正创新,着力推广中医药技术。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打破中医药“秘方”传统观念,推动“私藏秘方”向“受众处方”转变,规范化、标准化、特色化和产业化推广中医药。建立常见病规范诊疗技术。重视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组织中医药专家拟定感冒、咳嗽、胃炎、腰腿痛、颈椎病等常见病多发病验方50个,提供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生加减使用,实现每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至少能开展6类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创新特色化中医诊疗服务。尊重基层首创,鼓励大胆创新,打造新安所镇中心卫生院、雨过铺镇中心卫生院等一批医技精、示范大、评价好特色中医馆。通过市级中医专家长期到基层巡诊带教,基层病人量及业务收入显著增加,不仅有效促进乡村两级中医药门诊人次迅猛增长,还拉动基层纯中医住院病人实现“零突破”。例如,新安所镇中心卫生院2018年成立中医科,通过建立中医专科联盟、实行专家带教,中医服务快速成为辖区示范,2019年8月提升改造为心安中医馆后,中医文化氛围更加浓重,中医药服务项目剧增,仅中药饮片就多达400余种,中医适宜技术近20项,且各科室均能开展中医类治疗,尤其中药汤剂独具特色,深受当地群众欢迎,全院日均中医类治疗人次已达180余人,全年就诊人次53000余人,2019年创收已达200余万元。雨过铺卫生院2012年成立中医科,2014年开设功能齐全的中医药服务区,2015年7月对中医药服务区进行升级改造,后经过中医专家长期坐诊催化,在开展10余种适宜技术的基础上研制出多剂膏方,加之引进中医药直饮颗粒设备,有效缩短病人等待取药时间且方便服用,工作效率稳步提高,2019年日均中医类治疗人次已突破60人,每月中医收入近20万。

  多渠并举,打造中医药人才队伍。坚持人才兴医战略,始终站在传承中医国粹的角度,大力培养中医药专业人才队伍。畅“引”的通道。施行研究生给予5万安家费政策,建立紧缺人才高校直招机制,畅通高级人才引进绿色通道。2015年至今,先后招聘中医药专业人才50余名,其中研究生6名。院校合作,广开源渠。先后与云南中医大学、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红河卫生职业学院等建立培训与实习双项合作机制,畅通人才输送绿色通道。截至目前,引进中医临床研究生等高学历人才4名,平均每年安排医师进修10余人,全市现拥有专业中医师108人,已逐步形成了一批高素质、专业化中医队伍。建“育”的基地。建立中医人才培养基金和市级培训基地1个,采取校地合作培养模式,通过“送出去”进修、“请进来”指导、“本地化”轮训等常态化制度化方式,加快中医人才培养。2017年以来,先后订单定向培养中医人才8名,选送骨干进修13人,开展“西学中”培训145人,开展市、乡、村3级医务人员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500余人次。搭“培”的平台。坚持“学用结合”理念,严格执行城市医师晋升职称前到基层服务1年的规定,把经验丰富的医师专家下派至基层一线执业和传帮带,搭建常态化基层中医人才培训平台。从2017年起,每年下派10余名市级医院中医类别医师深入乡镇卫生院进行为期1年的传、帮、带、教,先后在13家乡镇卫生院建立市级中药师多点执业平台,既缓解了基层缺医少技问题,又激发了中医师的积极性。

蒙自市新安所镇中心卫生院举办中医知识讲座

  广而告之,传承弘扬中医药文化。坚持把中医药事业融入文化教育体系,让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认识中医、感受中医,增强对中医药的认同感。中医学会引领。由蒙自市中医医院牵头成立了蒙自市中医学会,通过每年定期组织会员开展学术论谈和走基层义诊,搭建中医药学术交流、科研课题合作研究平台,建立中医药宣传工作机制。2017年,中医学会成功举办蒙自市首届膏方节及圣爱中医馆“大爱同行 走进蒙自”大型义诊活动。中医宣教科普。以“中医中药中国行——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宣传活动为契机,广泛开展专题知识讲座和培训、健康宣教和咨询,结合发放宣传资料和手册、播放宣传片、开通微信公众号等形式,丰富中医宣传,促进中医药知识深入人心。中医巡诊惠民。充分利用中医药特色优势,广泛进行中医“九种体质辨识”,大力推广“心血管疾病、肛肠疾病、骨伤科疾病、小儿常见疾病、妇科疾病、皮肤科疾病”等健康宣教处方,舒筋活络、活血化瘀、祛风散寒外用中医熏洗包,以及推拿、穴位贴敷、耳穴压豆、刮痧等中医药适宜技术,为基层群众解决看病难问题的同时,不断提高基层群众常见病、慢性病等的防治能力。中医养生推广。充分发挥中医养生优势,普及“中医康复降压操”“中医五行五指保健操”“强颈壮腰功”等中医养生功法,广泛发放“养阴润肺汤”“立冬补肾温阳汤”等四季养生大锅药,通过推行全民科学健身、四季养生,引导群众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增强预防疾病和自我保健的能力。

  因地制宜,壮大中药材种植产业。充分利用蒙自位于红河州东部,地处珠江与红河分水岭两侧,北回归线横贯蒙自建成区,带来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和资源等优势,加快培育中药材产业。建设种苗繁育基地。依托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优势,加强扩大云南道地药材、特色农产品优良品种的育苗量,加快培育通关藤、白芨、生姜、滇黄精、滇重蒌、金果榄、毛茨菇等适宜蒙自种植的种苗,在冷泉镇、草坝镇、芷村镇、水田乡、鸣鹫镇、老寨乡等乡镇建设种苗研发、良种繁育、种子加工为一体的种苗繁育基地。新建中药材种植基地。发挥我市区域优势,因地制宜,合理规划中药材种植,在冷泉镇、芷村镇、鸣鹫镇等现有中药材种植基地,按照分散种植和集中连片种植相结合的原则,推行定点采种、定点育苗、定单生产、定向供应的模式,新建符合中药材规范的种植基地。做实中药资源普查。从市卫生健康系统、市林业和草原局、市农村农业局抽调6名工作人员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云南分所3名专家组建蒙自市中药资源普查队,及时启动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通过为期1年全面深入普查,对蒙自辖区内的46个样地和植被较好的地方进行中药资源普查,采集标本975份,药材61份,种子33份,调查了中药材市场10处,中药栽培点5家。目前,正在完善整理相关工作资料,撰写普查报告。下一步,将依据普查报告,研究制定蒙自市中药资源保护利用发展规划,为中药材基地建设及产业发展提供指导和服务。(张二发)

责任编辑:刘兵兵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2023年,云南省边贸总额达460.2亿元,同比增长51.5%,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9个百分点。

2024年02月28日 14:46

来自福建省厦门市和楚雄州内的84家企业提供了就业岗位10073个。

2024年02月28日 13:35

通过党员带头,引导沿江9个村民小组的群众利用撂荒土地,不断扩大小米芭蕉种植面积,目前普棚村小米芭蕉种植规模达3100亩,成为当地群众可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2024年02月28日 13:20

近年来,云南省着眼构建持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清廉云南,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管党治党省域实践,为全省迈稳“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第一步提

2024年02月28日 11:45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一名一线科研人员,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黄春球最近正准备把加快云南省中药(民族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带到

2024年02月28日 11:40

步入2024年,我省继续大力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着力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2024年02月28日 11:36

连日来,云南省多地企业纷纷复工复产,开足马力赶订单、促生产。

2024年02月28日 11:31

近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了云南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工作要点和立法、监督、代表工作计划,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立法质效、提高监督水平、保障代表履

2024年02月28日 11:26

近年来,云南省积极推动“一带一路”体育交流,在举办精彩体育赛事和多元化主题活动的过程中,不断丰富云南体育对外交往内涵。

2024年02月28日 11:23

这是云南首项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行业技术规范,填补了云南收容救护野生动物技术标准空白。

2024年02月28日 11:19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