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这十年”生态文明及生物多样性专场新闻发布会举行

来源:云南经济日报 2022-08-30 14:01:26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8月29日,“红河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二十四场:生态文明及生物多样性专场发布会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融媒体中心举行,发布会由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新闻与传播管理科科长魏道俊主持。

新闻发布会现场

  会上,红河州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黄杰,红河州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李颖,红河州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局长杨云鸿分别依次作发布,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黄杰介绍:十年来,州委、州政府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建设新时代团结进步美丽红河的主色调,勇于担当、主动作为,以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为抓手,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工作,让红河州人民生活的家园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

  这十年,以生态文明为引领,建设美丽红河秀美山川

  十年来,红河州先后获评“2015年度中国十佳绿色城市”“2017年度中国绿色发展优秀城市”“2019年绿色发展优秀城市”“2020年中国最美生态宜居名城”称号;2017年作为环境质量改善明显的4个州(市)之一受到国务院办公厅表彰;2018年元阳哈尼梯田遗产区成功申报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2019年屏边县成功创建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2020年红河州成为全国首个“天然氧吧州”,第二个“天然氧吧城市”,“生态利民、生态惠民、生态为民”在红河州得到了最好的呈现。

黄杰作发布

  这十年,深入践行生态文明,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十年来,红河州切实把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需求的具体行动,坚持“保护优先、发展优化、治污有效”的工作思路,积极推动红河州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以“只要功夫做到家,不信青山换不回”的恒心和决心,瞄准突出环境问题,围绕保卫蓝天、碧水、净土主题,推进“绿色生态靓州”建设。2022年上半年,全州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9.5%,与去年同比上升3个百分点,是近十年来红河州最好水平。红河州纳入国家和省级考核的地表水断面达标率100%,全州22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比例100%。有效管控农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土壤环境风险,全州农用地土壤环境状况总体稳定,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90%以上。

  这十年,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

  十年来,红河州成为云南省两大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心之一、云南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重点地区之一,是云南生物种质基因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红河州这块仅占全国土地面积千分之3.43的土地上,生长着种子植物6156种,占全国总数的20.52%、全省的36.21%,陆栖脊椎野生动物33目107科358属690种,其中有兽类动物9目27科69属112种,占全国兽类总数的19.28%、全省的41%;有鸟类动物19目59科229属450种,占全国鸟类总数的36.17%、全省的58%;有两栖类动物2目7科16属57种,占全国两栖类总数的20.07%、全省的51%;有爬行类动物3目14科44属71种,占全国爬行类总数的18.88%、全省的47%;有鱼类6目18科16亚科109种,占全国总数的10.6%、全省的25.2%。十年来,红河州自然保护地体系日趋完善,典型地带性生态系统类型在自然保护地内得到有效保护,森林面积、森林蓄积、森林覆盖率等指标大幅增加,湿地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不断改善,退化生态系统得到修复,石漠化、水土流失面积逐年减少,生物物种保护体系不断完善。

  这十年,严格落实生态保护责任,坚决守护生物多样性宝库

  十年来,以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为基础,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7998.96平方公里,占全州国土面积24.86%,将各种珍稀保护动植物纳入了保护的范围,生态系统的联通性、完整性进一步提高。以自然保护地为载体,扎实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建成自然保护地41个,总面积29.12万公顷,占全州国土总面积的9.05%,开展了滇桐、华盖木、多歧苏铁等20多种极小种群重点物种拯救保护项目,开展了天星蕨、毛果木莲、东京龙脑香等1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工作,有效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

  红河州以可持续利用为重点,推动动植物物种质保护利用,建立石屏青绵羊、弥勒红骨山羊、大围山微型鸡保种方案,保护区被命名为云南省第一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区。组织开展了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征集行动,全州已收集并提交资源485份,为红河州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保持生物多性奠定了坚实基础。以样板示范为带动,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利用,哈尼梯田成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标杆,注册了“阿波红呢”和“元阳红梯田红米”等系列商标,成功推出红米糊、红米茶、红米酒等一系列产品,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完成绿色产品认证5家企业8个产品,完成有机产品认证11个,授权15家企业使用3个遗产标识,保护与利用统筹推进成效明显。

李颖作发布

  这十年,强化生态修复,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留出更多空间

  十年来,红河州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通过实施陡坡地生态治理、石漠化综合治理、湿地、异龙湖流域、废弃矿山等一批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重大工程,以点带面推进国土山川补绿增绿,累计完成营造林1056.86万亩、石漠化综合治理122.86万亩、城市和通道面山绿化和提质增效87.9万亩。重点实施了红河哈尼梯田元阳核心区沟渠整治、大屯海水库清淤扩建工程、长桥海扩建和“两河”水生态治理等一批生态修复项目,水域岸线管控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全面完成179条河流、5个湖泊管理范围划定工作,划定长度5522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635.33平方公里。石漠化扩展趋势得到有效遏制,重点流域生态得到有效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不断扩大。

  李颖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红河州水利行业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提升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切实担负好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扎实推进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统筹治理,取得了节水治水管水兴水的重大突破,为建设绿色生态美丽红河作出了水利贡献。

  这十年,坚持节水优先,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显著提高

  十年来,红河州全社会用水方式由粗放向集约节约转变,促进了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全方位贯彻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原则,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全面建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严格水资源红黄绿分区管理、取水许可审批、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取水许可现场验收率达100%,实现重点用水单位取水、节水、用水、退水的全过程监控。扎实打好深度节水控水攻坚战,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纵深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成效显著,北部7个县市全部完成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建成节水型公共机构97个、节水型企业24个、节水型小区52个。2021年,全州用水总量16.68亿立方米,控制在19.81亿立方米的考核指标以内;万元GDP用水量为62.5立方米/万元、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35.0立方米/万元,比“十三五”期末年分别下降7.8%和6.1%,节水成效明显提升。特别是主导推进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建成万亩以上高效节水示范工程11个,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70多万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17,以节约用水的实际成效扩大了全州现代农业的发展空间。

  这十年,坚持系统治水,河湖水系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

  十年来,坚持用系统思维统筹水的全过程治理,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大力实施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全州河湖面貌、水资源管理面貌、水利工程面貌发生了多年未有的大变化。河湖保护治理攻坚战全面打响,重拳出击整治侵占、损害河湖乱象,多年以来积累形成的乱占、乱采、乱堆、乱建问题得到基本解决,2017年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累计清理乱占问题294个;清理乱采问题111个,关停采砂场470个,清除侵占河道堆放砂石料6.5万立方米;清理乱堆问题985个,清除垃圾100万余吨;清理乱建问题262个,清除建筑物面积5万余平方米,为红河、南盘江两大水系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腾出了更大空间。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持续加力,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3635.33平方公里,打造了一批山青、水净、村美、民富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坚持“一河一策”“一湖一策”推进河湖保护治理,异龙湖调水补水成效明显,最近3年首次实现水流西进东出,封闭型湖泊现状得到突破;“大屯海污染治理不力”问题整改、南盘江流域保护治理“九大行动”深入推进,累计治理河道总长636.84公里,大屯海、长桥海、三角海、甸溪河、泸江、曲江等河湖生态治理见行见效,以“一湖、两系、三海”为重点的河湖水系生态修复保护新格局正在加快形成,成功创建省级美丽河湖17个,弥勒甸溪河、开远南洞河、屏边牧羊河等一大批河道生态治理工程成为全州水生态水环境治理的示范和标杆。

  这十年,大兴水利,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显著增强

  十年来,立足流域整体和水资源空间均衡配置,科学谋划区域水网总体布局,加速构建以重点水源为骨干,蓄、引、提、排、灌相结合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全州水资源统筹调控能力、供水保障能力、战略储备能力显著增强,有力保障了经济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城乡居民用水安全,切实促进了地区产业发展、乡村振兴。13座中型水库、27座小(1)型水库工程相继开工建设,6座中型水库、22座小(1)型水库建成投入运行,新增蓄水库容1.49亿立方米,新增供水能力1.72亿立方米,全州水库总库容达11.57亿立方米、供水能力达11.17亿立方米,切实保障了生产、生活、生态用水需求。滇中引水二期(红河段)开工建设,蒙开个地区河库连通、元阳县增益寨至烂衙门引水、弥勒市太平雨补输水干渠、蒙自市东部水系连通、石屏县大练庄水库至赤瑞湖连通、红河县“一河五库”连通等一批引调水工程或开工建设、或建成投运,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安全效益相统一,在更大范围和空间内推动改善了河湖生态环境质量,提升了水资源配置保障能力和水旱灾害防御能力。

  这十年,坚持依法管水,河湖治理管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十年来,紧盯行业监管的痛点、堵点、难点,坚持从法制、体制、机制入手,加快建立务实、高效、管用的行业监管体系,全面加强水利行业监管,从根本上改变了水利行业不敢管不会管、管不了管不好的被动局面。编制实施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土保持、河道采砂、水域岸线保护与利用、河湖保护治理等专项规划,水利规划的针对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更为突出,规划的指导和约束作用更加强化。全面建立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节水治污控源和生态保护修复为重点、覆盖州县乡村四级的河(湖)长体系,构建起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库渠管理保护机制,多年以前全党动员大干水利、全民动手治水兴水的景象再次呈现。坚持以水法为核心,修订了红河州水资源管理条例、异龙湖保护管理条例、五里冲保护管理条例,出台了三海保护管理条例及其实施办法;13县市出台了农村饮用水保护管理实施办法等,地方水法规体系不断完善。联合各部门和县市扎实开展打击非法采砂、取缔非法取水、整治非法建筑、清理非法养殖、惩处人为水土流失等执法行动,依法做好水事纠纷预防和调处。2012年以来,查处各类水事违法案件227件,调处各类水事纠纷530余件,有效维护了全州良好的水事秩序和社会和谐稳定。

  今后,将紧扣“十四五”发展目标,把水安全风险防控作为守护底线,把水资源承载力作为刚性约束上限,把水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控制红线,建设系统完备、科学合理的水利工程体系和全面覆盖、上下贯通、保障到位的水利监管体系,以更大力度加强江河湖泊生态保护治理,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努力让人民群众进一步享受到青山常在、绿水长流、鱼翔浅底的美好生活。

杨云鸿作发布

  杨云鸿介绍:红河州是云南省森林资源大州,是云南省两大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心之一,国家西南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中国重要的生物物种资源基因库,是铺展在祖国西南的一幅山环水绕、襟河带江、钟灵毓秀、色彩斑斓的绿美画卷。党的十八大以来,红河林草局在中央和省州党委、政府以及上级林草部门的坚强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忠诚担责于身、实干履责于行,聚力绘就红河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最美底色。

  十年步履铿锵,十年铸就辉煌。十年来,红河林草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2021年底,全州森林覆盖率达到57.8%,年均增长1.28个百分点,湿地保护率56%,森林蓄积量1.097亿立方米,林业总产值333.18亿元,14个单位入选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265个行政村被授予国家或省级“森林乡村”称号,红河州成为“全国第一天然氧吧州”。

  这十年,是构建共建兴绿“基本盘”的十年
      十年来,按照国家和省级安排部署,把全面推进林长制作为筑牢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红河建设“三个示范区”等重大战略部署落地落实的首要任务,以“一线工作法”深入调研、以“项目工作法”扎实推进、以“典型引路法”借鉴推广,构建了“五长一员,五级联动,专兼互动、全民发动”的正“金字塔”林长制工作机制。全州共有省级总林长1人,州级总林长17人,县市林长216人,乡镇林长1350人、村级林长1327人,护林员18000人,形成了“统筹在省、组织在州、责任在县、运行在乡、管护在村、责任到人”的“横到边、纵到底、网格化、全覆盖”全链条责任体系,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构筑了红河绿色发展的“基本盘”,工作得到国家和省的通报表扬。

应邀参加新闻发布会的媒体记者

  这十年,是打出依法护绿“组合拳”的十年
      十年来,我们坚决扛牢守护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之责,始终坚持依法护绿、铁腕执法,打出森林资源管护“组合拳”。一是打出“铁腕执法”拳。全州林草系统主动牵头协调州级相关部门持续开展“森林督查”“绿剑行动”“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等专项整治行动。2012年以来,全州累计办理涉林案件10989件,共挽回直接经济损失4902.8万元,收回林地5286.74公顷、恢复植被5054.66公顷。自2018年开展森林督查以来,查处各类破坏森林资源案件4877起,收回林地5734.3561公顷,恢复植被5480.1161公顷,执纪问责736人。二是打出“灾害防治”拳。多方协调争取筹集项目资金1.5亿元,启动实施航空护林基地和红河数字林草建设项目,建成了以“设施设备、专业队伍、管理水平、工作业绩”“四个一流”航空护林基地,构建了“天空地”一体化融合的林草资源信息化管理体系,红河航空护林实现全年驻防1-2架的历史性变化,创造了29年无重特大森林火灾发生的优异成绩。有害生物防治应防尽防,十年累计投入3703.54万元,完成林业防治面积452.8万亩,防治率99.8%。三是打出“生物保护”拳。我们聚焦生物多样性保护,着力推动野生动植物保护,红河州现已知高等植物6156种,隶属326科1771属,科、属、种的数量分别占云南省的76.53%、68.33%、36.21%,占全国的67.63%、46.94%、20.52%。已知陆生野生脊椎动物33目107科358属690种,占云南省1366种的50.5%,占全国2485种的27.8%。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我们构建“一二三四”工作机制,圆满完成云南亚洲象北移南归处置工作,受到国家林草局通报表扬。同时还争取到首届“大象国际传播论坛”在红河举办。

  这十年,是实现造林增绿“科学化”的十年
       这十年,是红河国土绿化推进格局最高、投入资金最多、修复规模最大、绿化质量最好的十年。特别是国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 严格管控耕地“非粮化”政策出台后,全州林草系统确立了“基本农田不用、一般耕地慎用、未利用地协用、疏林地块自用、石漠化地块快用”的思路,创新性地提出了“政府+企业+大户”联动推进国土绿化、通道面山绿化、城市森林公园、林业产业基地“四大工程”增绿新模式,启动实施了“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新载体,特别是今年结合绿美红河建设需要,制定《红河州林草局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计划方案》,谋划启动投资66亿元项目,涉及绿化美化面积230万亩。通过十年坚持不懈努力,实现了“年年种树能见树,岁岁造林能见林”目标,国土绿化取得历史性成就。十年来,全州累计完成营造林1056.86万亩,其中,人工造林491.5亩、封山育林122.74万亩,完成森林经营443.07万亩。完成退耕还林和陡坡地治理项目137.66万亩,完成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110.3万亩,石漠化综合治理122.86万亩,草原生态修复10.1万亩,全州年供应优质苗木能力达到1.2亿株,全州森林覆盖率从2012年的45%增加到2021年的57.8%,年均增幅达1.28%。湿地保护率从2012年的30.75%增加到2021年的55.6%,年均增幅达2.49%。

  这十年,是提升赋能用绿“转化率”的十年
      十年来,全州林草系统紧紧围绕云南省绿色产业发展,始终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原则,把森林康养、特色经济林、林下经济、国家战略储备林建设等作为发展重点,全面持续推进全州林草产业发展,以弥勒太平湖森林小镇、石屏龙朋龙韵养生谷、弥勒可邑森林康养小镇、森林屏边滴水苗城等为代表森林康养项目成为全国知名品牌。全州成功申报国家级森林康养示范基地14家,国家和省级森林乡村265家,国家和省级龙头企业49家。全州林草产业总产值从2012年的70.3亿元到2021年333.18亿元,年均增幅达26.29亿元,全州绿色信贷余额232.84亿元。全州累计兑现退耕还林补助19.8亿元,兑现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16.8亿元,兑现天然林停伐补助资金6.3亿元。全州22.2万建档立卡户因生态扶贫如期实现全面脱贫,占全州脱贫人数的24.3%。红河林草人用实干担当将生态扶贫助力脱贫攻坚的论文写在了红河大地上。

记者现场提问

  这十年,是深化改革活绿“新篇章”的十年
      十年来,全州林草系统重点推进了三项重大改革。一是全面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全州发放林权证43.1346万本,完成林权流转96.93万亩4270宗,流转金额达2.8亿元,办理林权抵押59.32万亩,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12.14亿元。二是深化国有林场管理体制改革。13个国有林场,有10个转为公益类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编制有604人增加到674人,工资待遇从人均3920元提高6890元,实现了从“伐木工”到“护林人”的历史性转变。三是深化保护区管理体制改革。全州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顺利完成了全州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人员的上划转隶工作,全体上划人员纳入州级预算保障,自然保护地增至42个,新增面积1616.81公顷。

  这十年,是跑出服务发展“加速度”的十年
      十年来,全州林草系统始终以法治思维竭尽全力为全州重点项目建设提供林地要素保障,在推进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中贡献了林草力量。特别是近年来面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全州林草系统坚决贯彻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部署要求,始终坚持“涉林项目定了干,林草系统马上办”的服务理念,发扬“店小二”精神,提供“保姆式”服务,深化“放管服”改革,出台了《红河州林业和草原局干部“组建小分队、工作沉一线、上门解难题”实践活动方案》,做到“领导在一线示范,干部在一线锤炼,问题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落实,成效在一线检验”,创造了27天审批5557亩单体链长制产业化项目和项目现地16分钟审批26个项目的红河速度。2012年以来,全州累计依法使用重点项目使用林地17311公顷,对脱贫攻坚、民生公益项目累计减免植被恢复费2.26亿元。

  这十年,是坚持党建引领“新发展”的十年
      十年来,全州林草系统围绕省州党代会工作部署,坚持党建引领林草高质量发展,科学编制红河林业和草原保护发展规划,提出了红河林草“11231”发展思路(锁定筑牢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实现红河林草高质量发展一个总目标,坚持高质量党建引领林草高质量发展一个总抓手,聚焦护绿和用绿两大立足点,抓住巩固拓展增绿、活绿、治地三个着力点,做实重点项目林地要素一大支撑点),同时,在全州林草系统塑造“让旗帜鲜明讲政治无处不在、让迅速高效抓落实蔚然成风、让风清气正好生态山清水秀”的三种形象,汇聚推进红河林草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磅礴力量。(刘宝昌)


校对:李磊  杨莉昆
审核:郭云旗
终审:何晓宇
责任编辑:李磊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目前,快递是物流领域综合运输组合效率最高、信息化组织化程度最高、性价比最好、服务范围最广的业态之一,中国快递已经成为一张靓丽的“中国名片”。

2024年02月28日 15:23

对加强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建设各项重点任务作出系统部署,其中提出到2027年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显著提升。

2024年02月28日 15:22

2023年,云南省边贸总额达460.2亿元,同比增长51.5%,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9个百分点。

2024年02月28日 14:46

来自福建省厦门市和楚雄州内的84家企业提供了就业岗位10073个。

2024年02月28日 13:35

通过党员带头,引导沿江9个村民小组的群众利用撂荒土地,不断扩大小米芭蕉种植面积,目前普棚村小米芭蕉种植规模达3100亩,成为当地群众可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2024年02月28日 13:20

近年来,云南省着眼构建持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清廉云南,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管党治党省域实践,为全省迈稳“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第一步提

2024年02月28日 11:45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一名一线科研人员,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黄春球最近正准备把加快云南省中药(民族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带到

2024年02月28日 11:40

步入2024年,我省继续大力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着力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2024年02月28日 11:36

连日来,云南省多地企业纷纷复工复产,开足马力赶订单、促生产。

2024年02月28日 11:31

近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了云南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工作要点和立法、监督、代表工作计划,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立法质效、提高监督水平、保障代表履

2024年02月28日 11:26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