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这十年”优化营商环境专场新闻发布会举行

来源:云南经济日报 2022-08-26 08:44:15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8月25日,“红河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二十三场,优化营商环境专场发布会在红河州融媒体中心新闻发布厅举行,发布会由红河州人民政府新闻办专职副主任刘红梅主持。

  会上,红河州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州投资促进局党组书记杨峻,红河州政务服务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民杰,红河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钟雪飞,红河州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汪号,国家税务总局红河州税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陈外平分别依次作发布。

  杨峻在发布会上向出席新闻发布会的媒体记者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州投资促进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树立树牢“发展是第一要务、招商是第一要事、一流营商环境是第一竞争力”的理念,找准我州融入“大循环、双循环”切入点,以“大抓招商”的良好成效有力推动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这十年,红河州坚持笃行实干,不断凝聚奋勇前进发展新动能。聚焦“内外兼顾、双招双引”,推动境内、境外引资总体稳中趋好,呈递增态势。全州累计引进省外到位资金7872.15亿元,年均增长23.94%,引资总量排名从全省第八名跃居到第三名;累计到位外资3.84亿美元,连续多年大幅超额完成省级目标任务,到位外资总量排名从全省第六名上升到第二名,为全省外资引进工作做出突出贡献。聚焦“招大商、引强企”,先后引进华为公司、华润集团、魏桥集团、金锣集团等一批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项目落地红河,实现了招大引强、招新引高不断取得新突破。聚焦“三张牌”“5+6”现代产业、12条产业链,结合红河资源禀赋、产业优势,引入联想佳沃、鹏欣集团、株式会社隆祥、天同食品、诺普信光筑集团、云天化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推动全州“绿色食品”产业链延伸、提质;引进迪信科技、嘉亿科技、戊电ITO靶材、锂电池正极关键材料等项目签约落地,全州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高附加值产业逐渐壮大。

  这十年,红河州坚持制度引领,不断强化招商引资制度设计。建立“一把手”招商机制,打通主要领导抓产业、促招商、推项目的“直通”快车道,并将“一把手”招商纳入“红黑榜”,将招商成效、经验和特色“晒一晒、比一比”,充分发挥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建立链长制工作机制,突出绿色铝及精深加工等12条重点产业链,建立链长制工作机制,将产业链招商与链长制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实施延链补链强链工程,推动形成“以链找商、依链招商、链主聚商”的良性循环。建立招商引资项目专班服务机制。出台红河州招商引资在谈项目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红河州划片包保负责制开展“盘存量、提质量、扩总量”调度工作方案等制度,健全重点招商项目常态化协调推进机制,实行“挂图销号”作战制,压牢压紧压实责任,精准谋划、精准跟进、精准督导招商工作,提升招商工作质效。

  这十年,红河州突出开放优势,不断优化外商投资便利化水平。加强对利用外资工作的顶层设计、系统谋划和政策支撑,全面实施“非禁即入”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建立发改、投资促进、商务、市场监管、外汇管理等部门组成的重大外资项目工作专班,“一企一策”为企业提供“一站式”“保姆式”优质精准服务,让企业感受“红河效率”。在用工用地,担保融资,园区建设、提高通关能力等方面给予政策性优惠,用足政策,真心服务,让企业感受到“红河诚信”。支持跨境资本投资便利,依法依规逐步落实简化资本项目外汇收入支付手续等一系列便利化措施,让企业感受“红河服务”。

  这十年,红河州勇于思变创新,不断创新招商新模式、新办法。将招商引资从“铺天盖地”的“撒网式”招商转变为“招什么”“怎么招”“谁来招”的精准招商模式。定制化创新招商新举措,以解决土地制约启动了飞地招商,以完善干部考核机制启动了驻点招商新模式,以避免触碰政策底线“红线”探索了对赌招商、产业基金招商等新路径,以整合中介招商、委托招商顾问招商等资源出台了社会化招商新举措,以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启动了“线上谈”“线上签”等“云招商”新模式,以整合有限资源启动了“混编式”招商与“小分队”招商有机结合的联合招商,有效推动招商思路、方式和举措在新形势、新要求下实现了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

  这十年,红河州坚持“亲”“清”政商关系,不断提升为企服务能力水平。树牢“政府围着企业转,企业有事马上办”理念,先后开展“寻标对标达标创标”行动落实暨“进企业,促发展”“招商服务进万企”等活动。以“下沉一线、助企纾困、为民办事”实践行动为契机,聚焦企业生命周期服务,建立走访服务机制,不断改进和营造让企业满意的营商环境。加强项目落地要素协调保障,对重大项目继续实行跟踪服务机制,定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主动做好项目落地的各类要素保障,在项目代办、政策兑现等方面强化服务,大力支持强优项目落地发展。

  十年来,红河州投资促进系统聚焦聚力、大抓招商,为红河州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力量。面对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将贯彻中央、省、州的决策部署,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使命担当,乘势而上、奋勇前进,聚焦重点产业、聚焦重大项目,做大、做强、做优产业集群,为加快构建现代产业格局,持续补链、强链、延链,以招商引资的新作为、新成效激活红河发展新引擎,助力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交上一份令人满意的招商“答卷”。

  李民杰在发布会上向出席新闻发布会的媒体记者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红河州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和省州党委、政府工作要求,紧紧围绕州委“13568”工作思路,全力推进政务服务改革与发展,提升政务服务“软实力”,打造营商环境“硬名片”。

  这十年,红河州聚焦放出活力,持续加大简政放权,促进开放发展。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贯彻落实权责清单制度,梳理公布州级部门行政职权事项10类5102项,责任事项40651项、追责情形38958项,进一步厘清了部门职能边界,规范和约束行政行为。组织开展州、县(市)行政许可事项梳理,确保行政许可事项设定依法依规。稳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进一步提高行政审批质量和效率。持续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分两批赋予自贸区红河片区州级行政职权76项,赋予蒙自经开区第一批州级行政职权事项4项,形成并公布了《红河州“四区”经济管理权限州级赋权指导目录(148项)》,进一步强化了开放平台的扩权赋能,激发了市场活力和创造力。

  这十年,红河州聚焦管出公平,建立健全新型监管机制,综合监管效能不断增强。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稳步推进包容审慎监管,深入推进“互联网+监管”,着力推进智慧监管,努力构建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互联网+监管”为基本手段、智慧监管为方向、重点领域监管为补充、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不断提升综合监管水平,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全州通过云南省“互联网+监管”平台认领监管事项12197条,行政检查12190条,监管事项覆盖率达66.94%。

  这十年,红河州聚焦服出效率,深化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全面提升办事企业和群众的幸福指数。始终把“便民利企”作为政务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推进政务服务改革与发展,不断提升服务企业和群众的质效。政务服务场所标准化建设成效明显,州、县(市)两级政务服务实体大厅面积达5.7万平方米,打造了州级、开远市、河口县等一批标准高、形象好、服务优的政务服务大厅,基本形成州、县(市)、乡(镇)、村(社区)四级政务服务体系。政务服务“一门办”“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跨省办”能力显著提升,“一门办”更集中,全州实体大厅进驻事项达16567项,“一门进驻率”达99.84%;“网上办”更快捷,全州网上可办率达99.4%,全程网办率达67.35%,“最多跑一次”率达97.47%;“掌上办”更方便,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注册用户达2082719人,受理办件达9891680件;“一件事一次办”更省心,我要开超市、我要开餐馆、我要开药店等10个主题事项实现集成办理,办件达90331件;“跨省通办”更便捷,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市场主体登记等160个事项实现“跨省通办”,办件达140165件。

  这十年,红河州聚焦公开、公平、公正,全面推进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进程,助力企业降本增效。紧紧围绕打造公开、公平、公正、阳光、透明的公共资源交易环境,以场所建设标准化、交易过程电子化为重点,着力实施“七”+“六”(“七个一”:“一个平台集中、一张网全覆盖、一库抽取专家、一本证书通用、一个系统监督、一套数字汇总、一套制度规范”;“六化”:“场所建设标准化、交易过程电子化、专家资源共享化、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内部运行规范化、服务功能扩展化”)行动,全力推动公共资源交易提质增效。实施电子化交易以来,全州累计发布交易信息3.95万条,完成各种交易项目1.49万个,成交金额1977.01亿元,招标采购为政府节约资金65亿元,资产处置为政府增加收入23.81亿元;开展远程异地评标项目3502个,网上不见面开标项目1235个,全流程电子化交易项目1.03万个,电子化率达96.58%。

  这十年,红河州聚焦企业和群众需求,畅通渠道助企纾困,全面提升企业和群众满意度。坚持营商环境好不好由企业和群众说了算,全面落实市场主体直接评价营商环境机制、政务服务“好差评”、优化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回应制度,依托“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网上营商环境投诉平台、“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等,多元化畅通诉求沟通渠道,切实为企业和群众排忧解难。全州网上营商环境投诉平台共受理投诉举报215件,已销号192件,按时办结率100%;“12345”政务热线接通率超过97%,办理服务150433件,满意率99.84%;“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受理办件77件,已全部办结;政务服务“好差评”评价总数2258452次,好评数1920285次,好评率99.99%,按期整改率及整改完成率均为100%。

  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勇谋新篇。红河州将紧扣争创全省一流、塑造红河营商环境品牌的目标,不负重托,勇毅前行,全力以赴实施政务服务提升行动,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钟雪飞在发布会上向出席新闻发布会的媒体记者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红河州发展改革系统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抓营商环境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以思想“破冰”促进营商环境破题,以营商环境破题促进红河州经济社会实现持续较快发展。全州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859.72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2742.12亿元,累计增长2.2倍,年均增速达12.3%。经济总量在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从第3位跃居首位,在全省16个州市中从第4位跃居第3位。

  十年来,红河州通过政策叠加营造“活”企发展环境,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激发。认真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每年均依据经济形势变化及经济发展需要制定出台一系列稳增长促发展、助企纾困、优化营商环境等政策措施,持续推动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普惠金融等纾困惠企政策直达基层、直接惠及市场主体。建立健全常态化政企沟通联系机制,围绕“政府围着企业转、企业有事马上办”,建立健全政银企合作、重大项目融资对接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市场主体直接评价营商环境、政务服务“好差评”、优化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回应制度和领导干部挂钩联系重点企业民营企业制度,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十年来,红河州深入推进投资建设领域审批制度改革,持续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制定完善发展改革部门的权责清单事项,厘清职责边界,全面推行企业投资项目全程网上即时办理,政府投资项目“网上办”“最多跑一次”办理。持续优化投资项目审批流程,简化、整合投资项目报建手续,实现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等各审批阶段“一家牵头、并联审批、限时办结”,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实现全程线上办,政府投资项目、一般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时限压减至50个工作日内。牵头会同13家州级部门出台了《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红河片区投资建设项目“先建后验”管理新模式实施方案(试行)》,在自贸区红河片区探索推行投资建设项目“先建后验”改革,建设项目实施“承诺即开工”,全流程办理时间压缩至5个工作日。全州固定资产投资从2012年的561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2428亿元,累计完成1.7万亿元投资,增长了3.3倍,年计划推进的重点项目从2012年的453个增加到2021年的1252个。

  十年来,红河州全面规范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积极营造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严格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要求适时调整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按照“一单尽列,单外无单;一年一修,动态调整;一目了然,一网通办”,建立负面清单动态调整机制,每年梳理公示相关事项的管理权限、审批流程、办理条件等,不断提升市场准入政策透明度和负面清单使用便捷性。同时,在全州全面排查、系统清理各类显性和隐性壁垒,推动市场准入门槛不断放宽,持续推进“非禁即入”普遍落实,持续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实现“一网通办”,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十年来,红河州全面夯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信用示范作用有效彰显。成立了由56家部门组成的州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综合协调全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综合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通过云南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共归集上报信用信息3845.3万条,向社会公示行政许可信息10008条、行政处罚信息752条。同时,对纳入全国386个县级市总体信用排名的弥勒市、个旧市、蒙自市、开远市实施动态监测。建立健全数据归集处理、信用修复长效机制,指导市场失信主体开展信用修复,切实提高信用修复的效率和满意度。截至目前,累计收到修复申请733次,成功修复失信企业351家。建立了跨地区、跨行业、跨领域的失信联合惩戒机制,通过信用中国网站反馈奖惩案例80个,守信红名单140例,失信黑名单13例,在全州营造“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诚信氛围,切实提高企业诚信守法的自觉性。

  十年来,红河州不断健全招标投标领域长效机制,切实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扎实开展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方案审批、核准工作,对由州发展改革委负责审批、核准的工程建设项目,同步出具招标方案审批、核准意见。同时对在全州内公共资源电子化交易项目禁止收取招标文件费用及禁止设置投标报名相关事宜进行了明确规定。在全州常态化开展招投标专项整治,切实加大对项目建设单位、招标代理公司等的监管力度,严肃查处破坏招投标公平竞争的违法违规行为,招标投标市场主体反映强烈的一批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市场秩序不断规范,不同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日趋形成。

  十年峥嵘岁月稠,征程再起书华章。新的赶考路上,红河州将牢记嘱托、携手同行,争做优化营商环境的建设者、维护者和守护者,紧扣州委“13568”工作思路,围绕“一年攻坚突破、两年提质培优、三年争创一流”的营商环境新目标,加快实施市场环境、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创新环境、人文环境“五大提升行动”,力争三年实现营商环境从“追赶先进”到“迈入先进”的转变,擦亮“梦想红河·投资热土·兴业福地”红河营商新品牌,服务红河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以优异成绩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汪号在发布会上向出席新闻发布会的媒体记者介绍,十年来,红河州纵深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市场准入更加便利。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及其配套政策,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抓手,推行“容缺受理·告知承诺”服务机制,从“先照后证”到照后减证,从准入改革到准营改革,从多头准入管理向积极推进形成统一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从企业来回跑、现场办到“一网通办”、推广电子证照,压缩企业开办时间,逐步实现了市场主体准入制度从政府管理好用向企业办事好用转变,市场准入环境更加宽松便捷。截至2022年7月,全州拥有市场主体总量36.6万户,比2012年增长1.8倍,净增超过23.5万户。其中企业净增4.2万户,增长了3倍;个体工商户净增18.2万余户,增长了1.6倍;农民专业合作社净增0.3万余户,增长了3倍。2022年1—7月,全州新培育市场主体61895户,较2021年底净增47698户,完成省政府下达净增目标任务数的104.21%,全州市场主体实现平稳快速增长。

  十年来,红河州不断优化质量发展环境,创新发展动能更加强劲。红河州把促进质量提升作为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支撑点,充分发挥标准化示范带动效应,助力全州产品和服务质量持续提升。全州已发布现行有效的州级地方标准从2012年的10项增长到94项,增长了8.4倍。主导或参与制订修订国家标准90项、行业标准74项,云南省地方标准85项,社团公开团体标准7项,工业企业制订并公开产品和服务企业标准353项。建设国家级标准化示范试点从2012年的10个增长到26个,省级标准化示范试点从2012年的6个增长到16个。我们不断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知识产权创造质量和运用效益显著提升,全州商标有效注册量从2012年的3704件增长到23863件,增长了5.4倍;全州发明专利有效量从2016年的344件增长到502件。不断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2016年以来,全州共立案查处专利和商标侵权违法案件332件。全州知识产权创造质量、运用效益、保护效益、管理效益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十年来,红河州不断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市场竞争更加公平。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基础性法律制度,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全面清理与统一市场、公平竞争不相适应的内容。自2019年以来,共审查新出台政策措施文件1019件,清理存量政策文件753件,修订废止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文件5件。坚持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统筹优化线上线下市场竞争生态,推动网络竞争秩序治理上新台阶。依法查处各类不正当竞争违法行为,2019年以来,共查办45件扰乱市场秩序的不正当竞争案件,有力维护了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规范健康发展营造了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竞争环境。

  十年来,红河州不断创新监管方式,市场环境更加规范包容。我们围绕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发力,在放宽市场准入的同时,改革传统监管机制,着力构建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在有效监管的同时减少对市场主体的干扰。自2016年以来,全州各部门通过“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式抽查各类市场主体4.5万户,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云南)”累计归集涉企信息24万条,列入经营异常名录26440条、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2335条,“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信用惩戒格局基本形成。我们进一步完善信用修复机制,促进企业诚信经营,为企业办理11699条异常名录移出申请,完成215户违法失信企业的信用修复。深入推行“包容审慎监管”,以柔性执法助力打造营商法治“软环境”,为市场主体发展营造了宽松环境。

  优化市场准入和监管环境任重道远,持之以恒才能尽善尽美。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持续聚力营造宽松便捷的市场准入和退出环境、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规范包容的市场监管环境、健康活跃的企业成长环境,助力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为全州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提升继续贡献市场监管力量。

  陈外平在发布会上向出席新闻发布会的媒体记者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红河州税务局聚焦市场主体关切,在推进税收现代化中不断破题,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税收治理效能不断增强,税收营商环境和纳税人缴费人满意度有效提升。自2018年国税、地税机构合并以来,红河州税务局一直保留“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13个县(市)税务局“省级文明单位”全覆盖。2021年以来,红河州税务局先后被评为“云南省普法法制宣传教育先进集体”“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红河模范机关”等荣誉称号。

  十年来,聚焦“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税费收入量稳质优。十年来累计组织税费收入3145.28亿元,税费收入从2012年的244.78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453亿元,年平均增长率达7.3%。随着社会保险费和非税收入征收职责的不断划转,社保非税收入由2012年的31.39万元增加到2021年的184.89亿元,年均增加20.54亿元。其中,城乡居民社会保险费划转税务部门征收以来,年均增加1.41亿元,征收率逐年提高,年均增加7.97万人次。十年来,税务部门组织收入规模进一步扩大,为国聚财职能不断巩固并持续加强,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了坚实财力保障。从产业税收占比看,第三产业税收占比从2012年的27.1%提高到2021年的30.6%,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新能源发电等产业税收从无到有,其中风力、太阳能发电2021年实现税收1.25亿元,占发电税收比重27.9%,红河州经济税源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税收持续向好。

  十年来,聚焦“助企纾困、提振信心”,税费红利充分释放。红河州税务部门把落实减税降费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实施“短平快优九个一”工作法,推动政策红利直达快享。2012年以来累计减税降费超过300亿元,惠及市场主体超过10万户。特别是2022年实施的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截止6月25日,已有33.2亿元增值税留抵退税款退到2304户纳税人账上,超过上一年全年退税规模的10倍。从企业规模看,小微企业是受益主体。4月以来已获得退税的纳税人中,小微企业户数占比达93.5%,共计退税21.87亿元,金额占比66.4%;中型企业退税4.3亿元,大型企业退税6.74亿元,金额分别占比13.1%、20.5%,有力推动了市场主体纾困发展、技术革新、扩大投资、稳定预期,“放水养鱼”效果持续显现。

  纳税服务跑出“加速度”。着力提高纳税缴费服务质量,连续9年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累计推出54类197项创新服务举措。2021年4月以来,与红河州工商业联合会携手开展“春雨润苗”专项行动,以“春风化雨”滋润“小微之苗”。推行“非接触式”办税缴费,233项涉税事项、99%的纳税申报可网上办理。推出“云小税”24小时智能机器人政策咨询服务,咨询5534次;依托“红税e线”远程帮办中心辅导1000余次、受理电子税务局远程提交业务4500余笔;通过“云税通”征纳互动平台,向纳税人缴费人精准推送优惠政策、办税提醒等涉税消息3255条,惠及纳税人70.49万户次。持续深化部门协作,联合银保监会推进“税银互动”,贷款937户、贷款余额7.28亿元。创新推出“留抵小微快贷”,截至2022年6月底,税务、人行共为全州186户企业办理贷款2亿元,以“真金白银”为市场主体送去资金活水。

  征管改革驶入“快车道”。从2015年持续推进国地税合作到2018年圆满完成国税地税机构合并、社会保险费和非税收入征收职责稳步划转再到2021年“合成”,红河州税务部门深入推进精确执法、精细服务、精准监管、精诚共治,努力实现以“合”促“成”的化学反应,初步构建了优化高效统一的税收征管体系。不折不扣落实《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稳步推进税收征管业务流程、制度规范、信息技术、数据要素、岗责体系的一体化融合升级,税法遵从度和社会满意度大幅提高。在税务监管上聚焦“精准”二字,构建以“互联网+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风险”监管为基础的精准税务监管体系,充分运用风险分析和信用评价结果,以数制导推进“无风险不打扰、低风险预提醒、中高风险严监控”监管,为市场主体创造更好的税收营商环境。

  智慧税务点燃“新引擎”。全面推进税收征管数字化升级和智能化改造,实现税收征管方式从“收税”到“报税”再到“算税”、征管流程从“上机”到“上网”再到“上云”、征管效能从“经验管税”到“以票管税”再到“以数治税”转变。自红河州一部手机办税费开通以来,红河州一部手机办税费共办理业务769.76万笔,征收税费款26.34亿元。建成全国统一的电子发票服务平台,大力推广发票“网上申领+线下邮寄”,线上申领率达99%以上。聚焦民生领域大力推广区块链电子发票,创新电子发票在农贸市场、智慧停车场、紫陶市场等领域的应用,推动税收征管和服务流程全方位变革,让纳税人享受更加便捷、绿色、现代的发票服务,截至目前,红河州区块链电子发票注册上链5.42万户、全省排名第二,开票数量260.45万份、全省排名第二,开票金额突破129亿元、全省排名第一。

  倾心倾力推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聚力简政便民,持续精简办税资料,2012年-2021年,纳税人报送资料减少45%以上,平均每户办税时间缩减35%,实现14大类156个办税事项“最多跑一次”;推出财产和行为税10个税种合并申报,实现“一张报表、一次申报、一次缴款、一张凭证”,纳税人填报表单数量减少2/3,数据项减少1/3。政务服务好评率100%,在2021年度总局纳税人满意度调查中取得全省第一名佳绩,在全国总体排名中上升229位。

  张弛有度推进税收法治阔步向前。坚持以纳税人缴费人为中心开展税费政策宣传辅导,从传统的线下辅导到智能化的线上辅导,税企互动的渠道不断拓宽。推动税收管理服务规范化。准确把握税务执法的时度效,推动从经验式执法向科学精准执法转变。2022年,在全州范围内严格落实统一的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统一7类53项税收违法行为处罚标准,同时对5类18项违法行为适用“首违不罚”。

  强基固本推进外贸经济平稳增长。聚力整合出口退税新系统,统筹推进多项便利化措施,实现“三增加三减少”,即申报渠道增加到3个、“免填报”数据项目比例提升至70%、服务事项和退税提醒内容分别增加5项和6项,减少1/3的退税申报表单、减少1/5的填报数据项。目前,全州办理出口退(免)平均时限为6个工作日内,并对一类、二类企业加快办理出口退(免)税,平均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以内。十年来,外商投资企业户数增长了345%,办理出口退税从2012年1.32亿元增长至2021年4.69亿元,增长255%。

  十年的成就是历史性的,发生的变化是根本性的。下一步,红河州税务局将更加自觉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聚力打造市场主体成长沃土,让广大纳税人缴费人“舒心满意”,再迎红河发展“黄金十年”。 (刘宝昌)

责任编辑:王广生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目前,快递是物流领域综合运输组合效率最高、信息化组织化程度最高、性价比最好、服务范围最广的业态之一,中国快递已经成为一张靓丽的“中国名片”。

2024年02月28日 15:23

对加强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建设各项重点任务作出系统部署,其中提出到2027年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显著提升。

2024年02月28日 15:22

2023年,云南省边贸总额达460.2亿元,同比增长51.5%,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9个百分点。

2024年02月28日 14:46

来自福建省厦门市和楚雄州内的84家企业提供了就业岗位10073个。

2024年02月28日 13:35

通过党员带头,引导沿江9个村民小组的群众利用撂荒土地,不断扩大小米芭蕉种植面积,目前普棚村小米芭蕉种植规模达3100亩,成为当地群众可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2024年02月28日 13:20

近年来,云南省着眼构建持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清廉云南,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管党治党省域实践,为全省迈稳“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第一步提

2024年02月28日 11:45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一名一线科研人员,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黄春球最近正准备把加快云南省中药(民族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带到

2024年02月28日 11:40

步入2024年,我省继续大力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着力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2024年02月28日 11:36

连日来,云南省多地企业纷纷复工复产,开足马力赶订单、促生产。

2024年02月28日 11:31

近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了云南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工作要点和立法、监督、代表工作计划,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立法质效、提高监督水平、保障代表履

2024年02月28日 11:26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