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这十年”民族团结进步专场新闻发布会举行

来源:云南经济日报 2022-07-15 10:42:58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7月14日上午,“红河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八场:民族团结进步专场发布会在红河州融媒体中心新闻发布厅举行。发布会由红河州人民政府新闻办专职副主任刘红梅主持。


 

  发布会上,中共红河州委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暨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共红河州委统战部副部长、红河州民族宗教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何玉才作主发布。他向出席新闻发布会的媒体记者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红河州委、州政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给沧源县边境老支书们的重要回信精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团结带领全州各族人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奋斗为己任,同心同向,奋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全州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始终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谱写了“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的红河新篇章。2019年12月,红河州创建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国家民委在命名决定中指出:红河州的生动实践,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实际、富有边疆民族自治地方特色的创建之路,为云南省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作出了贡献,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这十年,我们凝心聚力建设好美丽家园。始终坚持“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信念,各族群众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同心共建新时代团结进步美丽红河。一是民族地区如期脱贫走向振兴。我们牢牢把握“两不愁三保障”基本标准,聚焦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就学难、就医难、行路难、增收难等各族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针对性实施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累计投入各类财政扶贫资金331.27亿元,通过合力攻坚补短板强弱项,全州民族边远地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得到历史性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布朗族、拉祜族等直过民族实现整族脱贫,历史性地解决了千百年来困扰红河的绝对贫困问题。在此基础上,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的殷切希望,把促进各族群众持续稳定增收作为根本之策,把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作为主攻方向,用发展的办法巩固脱贫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推动各族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并在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精神情趣上不断向现代化迈进。二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我们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全省发展大局,找准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切入点和发力点,大抓产业发展、大抓营商环境、大抓市场主体、大抓改革开放、大抓创新发展、大抓绿色发展、大抓新型城镇化建设、大抓干部队伍建设,推动全州经济实现质的飞跃,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2012年的19192元、5807元增加到2021年的40930元、15039元,年均分别增长8.8%、11.2%;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1008.43亿元增加到2021年2417.48亿元,年均增长9.9%,经济总量保持全省第三位、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首位。三是固边兴边富民行动持续深入推进。我们始终把兴边富民行动、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作为缩小南北差距,促进全州各族群众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切入点和发力点,接续有力推进兴边富民工程落地见效,累计投入资金116.22亿元,其中:投入资金5.8亿元,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建设工程504个。通过实施一大批社会民生工程,有力促进边境地区固团结、促进步,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发展信心与后劲明显增强。近年来,我们争取投入4157万元,先行建成4个边境小康示范村;编制实施《红河州建设现代化边境小康村规划(2021-2025年)》《红河州建设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工作方案》,概算总投资21.98亿元,通过强化政策落实、资金落实、责任落实和工作落实,49个沿边行政村(社区)正逐步建设成为富边的样板、稳边的示范、守边的屏障。10年来,全州各族群众齐心协力战贫困奔小康、携手同行奋进新征程,精神面貌、生产生活面貌、民族关系面貌焕然一新,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思想和行动更加坚定自觉,“光辉思想照边疆、红河儿女心向党”实践行动成为红河大地最真实的写照。


 

  这十年,我们万众一心维护好民族团结。始终正确处理好物质和精神的关系,坚持以团结聚人心促发展,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汇聚起“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一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更加深入人心。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传承弘扬上世纪50年代《团结爱国公约》历史传统,倡导各族群众签订《新时代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爱国公约》80余万人次,建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机构3个、教育基地7个、教育示范学校16所、教育馆(室)10个、主题广场(公园)65个。着力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常态化机制,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深化拓展“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持续深入推进“互联网+民族团结进步”行动,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利用“火塘夜话”“庭院党课”等形式,采取“普通话+少数民族语言”双语开展党的民族工作创新理论、政策宣传宣讲,在更大范围、更深层面促进各族群众守望相助、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四个与共、五个认同”的思想根基更加坚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深入人心。二是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更加深化拓展。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中心引领、两翼齐飞、南部振兴、沿边开放、廊带联动”工作布局互动融合,制定《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红河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红河州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规划(2021—2025)》等系列文件,深化拓展“7+N进”示范创建主阵地,重点打造以州府为中心、辐射蒙自个旧开远建水屏边的示范圈,边境沿线和滇越铁路沿线2个示范带,弥勒泸西“一体化”、建水石屏“一湖两城”和元阳、红河、绿春、金平哈尼梯田核心区3个示范联盟,以及100个以上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点,全州“一圈两带三盟百点”的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新格局正加快形成。10年来,全州共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市4个、示范单位4个,6个单位、6名个人被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创建省级示范县7个、示范单位402个,州级命名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市12个、示范单位1075个、教育基地38个、示范家庭4800户。


 

  三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更加广泛深入。我们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制定出台《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民族教育条例》,建立完善民族教育投入和保障、困难学生助学政策体系,坚持每年定向招生举办民族高中班及定向选送少数民族学生,推进各族学生合校、混班混宿,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语言相通促进心灵相通,促进交往交流交融。建立上海徐汇区、长宁区、江苏昆山等多个“红河娘家人、乡村蓝店”综合性就业服务工作站,有序推进与东中部地区各族群众跨区域双向流动。举办“夏令营”等活动,让边疆各族学生与东中部协作省区青少年及重庆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师生交往交流,切身感受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利用西南联大蒙自分校纪念馆、中共云南一大会址查尼皮等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开展“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把爱我中华的种子深深植根于各族青少年的心灵深处。我们实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鼓励各族群众在民族地区和散居地区之间、城镇和乡村之间双向流动,以城乡社区为平台,从居住生活、就医上学、工作学习、文化娱乐等日常环节入手,积极营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让城市成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舞台,让各民族真正成为城市的主人,涌现出了蒙自“建设者之家”、个旧市和平社区“四梁八柱”等一批先进典型,全州各族群众加快由空间嵌入拓展到经济、文化、社会和心理上全方位嵌入,形成了密不可分的共同体。我们实施旅游促进交往交流交融计划,让来自全国各地的各族群众在亲身体验“三千四百年”(千年哈尼梯田、千年临安古城、千年建水紫陶、百年滇越铁路、百年开埠通商、百年云锡矿业、百年过桥米线)历史文化魅力的过程中共建共享,深入交往交流交融,深刻感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等重要论述精神,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我们大力推动各民族优秀文化交融互鉴,哈尼梯田农耕文化原生态民族歌舞剧《哈尼古歌》在米兰世博会精彩亮相,反映边境地区直过民族拉祜族脱贫攻坚“一步跨千年”的舞剧《流芳》、民族舞剧《诺玛阿美》、彝族海菜腔等一大批民族题材文艺精品走向全国。


 

  这十年,我们众志成城守护好神圣国土。始终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坚决把维护国家安全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众志成城守护好神圣国土。一是党建引领强边固防成效明显。我们聚焦“强组织、建阵地、聚人心、固边疆”,深入实施边疆党建长廊建设工程,组织开展乡村振兴“大擂台”和“好书记大比武”,深入推进“下沉一线、助企纾困、为民办事”实践行动,推动各级党员干部在乡村振兴、强边固防、疫情防控一线践行初心使命,筑牢“村村是堡垒、户户是哨所、人人是哨兵”的安全屏障,形成新时代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新格局。二是依法保障民族团结进步有力有效。我们认真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修订完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自治条例》,出台《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多元化解矛盾纠纷促进条例》等32件单行条例,积极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活动月”和“法治边关行”等活动,全州民族事务治理体系不断健全,治理能力不断提升,确保了党中央政令畅通和国家法律法规顺利实施,党的民族政策在红河大地得到不折不扣贯彻执行,各族群众心向党、心向祖国、心向核心的思想基础、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更加牢固。三是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州各族干部群众坚决响应党中央号召,舍小家、顾大家,慎终如始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严防输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历史性地建成了边境立体化防控设施,共同筑起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边境管控格局从此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如今的红河,“边疆”更加开放发展、机遇无限、活力迸发,“民族”更加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山区”更加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美丽”更加呈现生态之美、品质之美、人文之美。在新的征程上,让我们牢记嘱托、携手同行,争做幸福美好家园的建设者、民族团结进步的维护者、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同心同向,感恩奋进,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同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共同谱写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红河新篇章,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发布会期间,开远市羊街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倪松,蒙自市观澜街道青云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陈沿,金平县马鞍底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李正亮分别就中国网、云南日报、新浪云南等媒体记者提出的问题:刚才,何主任介绍了红河州共同建设好美丽家园的情况,请问,在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方面,红河州有什么典型经验做法值得借鉴推广?城市民族工作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重点之一,请介绍一下红河州创新推动城市民族工作的典型经验做法?刚才,何主任介绍到红河州正抓紧全面推进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在推进过程中有什么亮点和成效吗?一一作了回答。(刘宝昌   罗伯成)

责任编辑:李磊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对加强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建设各项重点任务作出系统部署,其中提出到2027年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显著提升。

2024年02月28日 15:22

2023年,云南省边贸总额达460.2亿元,同比增长51.5%,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9个百分点。

2024年02月28日 14:46

来自福建省厦门市和楚雄州内的84家企业提供了就业岗位10073个。

2024年02月28日 13:35

通过党员带头,引导沿江9个村民小组的群众利用撂荒土地,不断扩大小米芭蕉种植面积,目前普棚村小米芭蕉种植规模达3100亩,成为当地群众可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2024年02月28日 13:20

近年来,云南省着眼构建持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清廉云南,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管党治党省域实践,为全省迈稳“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第一步提

2024年02月28日 11:45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一名一线科研人员,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黄春球最近正准备把加快云南省中药(民族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带到

2024年02月28日 11:40

步入2024年,我省继续大力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着力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2024年02月28日 11:36

连日来,云南省多地企业纷纷复工复产,开足马力赶订单、促生产。

2024年02月28日 11:31

近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了云南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工作要点和立法、监督、代表工作计划,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立法质效、提高监督水平、保障代表履

2024年02月28日 11:26

近年来,云南省积极推动“一带一路”体育交流,在举办精彩体育赛事和多元化主题活动的过程中,不断丰富云南体育对外交往内涵。

2024年02月28日 11:23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