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举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阶段首场发布

来源:云南经济日报 2020-07-30 16:13:12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7月30日,由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红河州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主办的红河州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第二阶段首场布在红河广播电视台举行。发布会由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副部长、州政府新闻办主任毛杰主持。系列新闻第二阶段首场发布主体为:中共石屏县委、县人民政府。

发布会现场

  会上,中共石屏县委书记张鹏程向媒体通报了石屏县自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的重要举措、工作实践、亮点成效、创新经验和典型事例概述等情况;中共石屏县委常委、县委统战部部长、异龙镇党委书记杨杰,石屏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彭继伟,石屏县扶贫办主任龙艳雄,石屏县大桥乡大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张文明,分别就人民群众较为关心、关注的石屏县作为云南省第一批、红河州第一个脱贫县,是如何通过压实责任、凝聚力量实现高质量脱贫的?石屏县摘帽之后,在巩固脱贫成果、提升脱贫质量,防止新增返贫致贫等方面是如何做的,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张鹏程介绍,石屏地处红河州西北部,是红河州连接玉溪市并通往普洱、西双版纳的西大门,全县3042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94.6%为山区,32万总人口人中以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62.4%。历史以来,石屏以“状元故里、文献名邦”著称,明清两代出过640个举人、77个进士、15个翰林和经济特科状元袁嘉谷,享有“山川东迤无双境,文学南滇第一州”的美誉。石屏古城是云南唯一入选的中国历史文化街区,有保存完整的明清古名宅、府第192座,被称为“滇南明清民居建筑博物馆”。石屏是花腰新娘的故乡,独具民族特色的海菜腔、烟盒舞先后走进中南海、走进维也纳金色大厅,花腰歌舞、花腰女子舞龙频频亮相国内外舞台,是“中国原生态歌舞之乡”。石屏天然井水点豆腐名扬天下,还是全国乃至东南亚地区杨梅种植面积最大、品质最优、上市时间最早的县份,是久负盛名的“豆腐之乡”“杨梅之乡”。石屏拥有中国最南端高原湖泊、云南“九大高原淡水湖”之一的异龙湖,异龙湖国家湿地公园通过国家验收。县域森林覆盖率达66.67%,天蓝、地绿、山青、水净。

  2014年以前,石屏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薄弱,传统产业小、散、弱,缺乏市场竞争力,群众收入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弱,是国家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滇西边境片区县之一,也是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共有3个贫困乡镇、45个贫困村、9631户36288人贫困人口。

  打响精准脱贫攻坚战以来,石屏县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州党委、政府脱贫攻坚各项决策部署,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全员动员、迎难而上、决战决胜,奋力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2018年9月,经国家专项评估检查,省人民政府批准,石屏县率先脱贫摘帽、也是云南省第一批脱贫摘帽县。摘帽以后,我们坚决落实“四个不摘”,保持战略定力,创新工作机制,巩固脱贫成果,实现贫困乡镇、贫困村、贫困人口全部清零,全县各族群众世世代代的脱贫梦想即将成为现实。

中共石屏县委书记张鹏程介绍石屏县扶贫攻坚经验、做法和取得的成绩

  石屏县把扶贫工作落实在幸福指数中,把成效体现在群众笑脸上,石屏大地到处呈现出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

  收入更高了。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引导和支持所有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明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90%以上得到了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支持,80%以上主要靠外出务工和产业脱贫,工资性收入和生产经营性收入占比上升,转移性收入占比逐年下降,自主脱贫能力稳步提高,贫困群众的钱袋子逐渐鼓了起来。全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4年的8384元增加到2019年的13990元,年均增长10.8%。

  住房更好了。聚焦住房安全,因地制宜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等,累计对60195间农村房屋进行安全鉴定,实施危房改造9656户、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707户2719人,贫困群众的居住条件得到全面改善,实现从“忧居”向“安居”转变,圆了无数群众的安居梦。全面完成易地搬迁拆旧复垦复绿,配套了就医、就学、购物、服务、文化等设施,创办了扶贫车间,围绕“培训一人、转移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目标,加大就业培训和转移就业,实现“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保障更实了。我们紧盯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领域薄弱环节,全力补短板、促攻坚。扎实推进教育扶贫,在全面落实国家教育扶贫政策的基础上,设立1181万元县教育扶贫专项资金,对建档立卡高中(含职中)学生按照义务教育补助政策给予帮扶;中职(含中专、技校)学生每人每年补助1500元,大专及以上学生每人每年补助4000元。扎实推进健康扶贫,实施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推进村卫生室标准化等硬件建设,贫困人口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实现全覆盖、患病住院报销比例达90%以上,贫困群众“看得起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 发展更快了。我们秉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的思想,不仅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还彻底解决了贫困地区群众出行难、用电难、通信难等“老大难”问题。实施农村公路硬化564公里,行政村通畅率达到100%,自然村通畅率提高到85.7%,打通了贫困地区通往小康的“致富路”。建成乡村集中式供水工程543处,全县100%自然村人畜饮水得到有效保障,农村群众全部用上了干净卫生的饮用水。实现所有行政村100%通4G网络、通宽带网络,健全完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保障体系,综合发展能力实现质的提升。

  组织更强了。加强党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领导,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战斗堡垒作用,坚持用最硬的人打最硬的仗,实施农村“领头雁”培养工程,累计向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63名,驻村干部536名,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372个,在脱贫攻坚一线提拔干部80人,其中9人被提拔为县处级领导,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明显增强,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干部把困难当“铺路石”、一线当“磨刀石”、干事当“试金石”,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异龙镇阿希者村党总支书记许海清、坝心镇邑北孔村党总支书记陆海珍先后被表彰为“云南省扶贫好村官”。

  环境更美了。认真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充分认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提升,是乡村振兴的“当头炮”,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抓手。坚定不移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针对人居环境脏乱差、村庄布局零散乱、基础配套不完善、乡村治理效能低、农村群众如厕难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聚焦“清、治、建、管”,“点、线、面”全域高质量推进“四清五治”(清理危旧房屋、临时建筑、不协调建筑物、违章建筑,整治垃圾乱倒、污水横流、粪污乱排、乱堆乱放、乱贴乱画)及“五小三公一体系”1000余个(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小庭院、小广场,公共厕所、公共停车场、公共道路,完善垃圾污水收治体系)建设,农村综合治理工作实现治标到治本、一隅到全域,涌现出异龙镇小水村、坝心镇龙港村、大桥乡大平地村等一批美丽乡村,实现了“百村蜕变、整县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大清理大整治攻坚行动做法在全州推广。

  在脱贫攻坚战中,石屏县坚持“四个贯穿始终”,闯出了一条具有石屏特点的脱贫之路。

  第一,扛实攻坚责任,把党的领导贯穿始终。我们坚持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推动工作、解决问题的“金钥匙”,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常态化研究扶贫工作,县委理论中心组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作为固定议程,以强烈的政治担当,忠诚履行主体责任。坚决落实“五级书记抓扶贫”要求,全面强化脱贫攻坚指挥部建设。县级层面,组建由县委和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双指挥长”的脱贫攻坚指挥部,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进驻指挥部开展日常工作,强化对全县各级各部门的组织领导。乡镇层面,34名县处级领导组成9个工作组,责任包干9个乡镇、45个贫困村脱贫攻坚工作,与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共同组建乡镇脱贫攻坚战区指挥部。村级层面,各驻村工作队和村组干部组建战地指挥所,分片包保自然村、贫困户。部门层面,县级各部门组织精干力量组建脱贫攻坚组织领导机构。全县上下形成步调一致、运转畅通、反应迅速、集中攻坚的指挥体系。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探索实践出双向激励法、五级调度法、识别排除法、末端落实法、革除陋习法、感情融入法、全面动员法、平时备考法等脱贫攻坚“八大战法”,举全县之力精准施策、攻坚克难。

  制定出台《石屏县脱贫攻坚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对县级领导、乡镇班子成员、行业主管部门、挂包单位、帮扶干部、驻村工作队员和村组干部责任进行再明确、再压实,对履行责任不到位,影响脱贫攻坚成效的进行严厉追责问责,直到开除公职。因为牛街镇那刀村一户贫困户的住房玻璃迟迟没有安装,我们严肃问责了该户的挂包干部、该村的驻村干部、该镇的包村干部,成为了具有极强警示教育作用的“玻璃”示范效应。

出席新闻发布会的媒体记者

  第二,下足绣花功夫,把精准施策贯穿始终。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推动干部下沉一线、全员出战,构建起“领导编组挂乡、部门组合包村、干部结对帮户”的攻坚格局。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指挥、靠前督战,34名县级领导挂乡包村、直接参战,79个定点扶贫单位包村帮扶,3274名干部挂包贫困户,55支244名驻村工作队员持续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实现对建档立卡户网格包保全覆盖。建立完善“县乡指挥部+村级战斗队+责任清单”模式,对重点工作实行分阶段分类别“定向派单”,让各级干部“知道干什么、明确怎么干”,抓实收入清、住房安全清、教育保障清、医疗保障清、饮水安全清、产业就业清“六个清”,把“两不愁三保障”变成具体的责任目标清单,确保扶贫政策措施兑现到人头、落实到末端,实现了精准滴灌、靶向治疗。

  始终把产业就业作为促农增收的固本之策,按照“特色产业富民、长短结合、龙头带动、务实脱贫”的工作思路,稳固发展23万亩林果、35万亩蔬菜、7.9万亩烤烟,保持蔬菜、水果产量稳居全省前列,烤烟产量位列全州第三,为贫困群众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全面推广“公司+基地+农户、订单+定向+保底、种管+移交”模式,40家农业龙头企业、297个专业合作社、43个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全覆盖,培育出苹果、红桃、火龙果、露水草等多个万亩产业,带动2万余人就近就地就业,形成增收脱贫的骨干支撑。特别是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我们通过“点对点”“一对一”方式加大转移就业力度,转移就业建档立卡人口11452人,实现每个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至少1人稳岗就业。

  第三,创新工作机制,把巩固成果贯穿始终。坚持脱贫“摘帽”走在前,巩固成果也要走在前,出台《石屏县巩固提升脱贫成果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和14个专项行动方案,有几项工作走在了前列。率先建立产业就业“以奖代补”机制,每年筹措不少于2000万元产业就业奖补资金,对发展产业的给予2000元的奖补帮扶,先兑付60%的帮扶资金,剩余40%作为考核奖励;对转移就业的根据每年务工收入多少,给予600—1000元不等的奖励激励,不断激发贫困群众产业就业内生动力,“多带多奖、多干多奖、多收多奖”落地见效。今年计划投入产业就业奖补资金2100万元,对发展产业和外出务工建档立卡人口进行差异化奖补,对运作规范、带贫明显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扶贫车间给予奖补和扶持。率先创办“专门学校”,从教体、公安、司法、妇联、共青团等部门抽调力量担任“教师”,对思想不稳定,有严重不良行为,严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学生,因材施教,分类管理,进行集中教学,有效填补教育矫治空白。同时,创办“普职融合班”,采取随班就读、普职融合、集中教育、单独教育等方式,科学精准安置复学学生,确保义务教育阶段无辍学。目前,专门学校有学生46人,普职融合班有学生41人。率先建立集监测、预警、帮扶、保障为一体的“1+4”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坚持每月一次常态化监测,重点监测“脱贫监测户、边缘户、县级动态监测对象、社会兜底保障户”四类人员,实现农村户籍常住人口“两不愁三保障”监测全覆盖。针对监测发现问题,设立500万元县级动态监测资金,联合行业部门一户一策制定帮扶措施,确保致贫返贫风险户第一时间得到帮扶。同时,以自然村为单位,组建941支“1+4”服务小分队,与“四类人员”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开展帮照料生活、帮思想引导、帮政策宣传、帮卫生保洁、帮医疗保健“五帮”行动,确保“兜得准、兜得牢、兜得暖”。目前,全县累计启用33.67万元动态监测资金,对29户108人实施了针对性帮扶,全面杜绝因灾因病因变故新增的返贫致贫。

  第四,全面革除陋习,把激发动力贯穿始终。坚持先管党员再管群众、先管干部再管百姓,坚决遏制和纠正农村客事宴请大操大办的不正之风,每年户均减少不必要的人情支出1500元以上。以前,农村客事宴请动辄几十桌、上百桌,现在减少到几桌、十几桌,仪式简简单单、风气清清爽爽。扎实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帮扶干部、驻村工作队员和村组干部“三支队伍”作用,依托15个“乡村之星激励超市”、55个村史室(墙),把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和留住乡愁记忆有机结合,筑牢与群众的“真情实感”,赢得群众点赞和支持。组建213支巾帼连心志愿服务队,进村入户指导帮助2万余户贫困群众打扫卫生、整理内务,倡导健康生活,弘扬文明新风。

  紧盯思想贫困、精神贫困问题,坚持因人施策、因户施策。针对自身发展动力不足,但通过做工作后可以改变的贫困群众,充分发动帮扶干部通过“挂包帮、转走访”和“同吃同住同劳动”,做通思想工作,树牢脱贫信心。针对极少数“因懒致贫”的贫困群众,制定劳动计划,提供劳动岗位,拔除“等靠要”穷根。针对极个别好高骛远、一味等靠,提无理要求,甚至缠访闹访的,扎实开展法治扶贫,采取当面劝阻、批评教育、警告训诫、行政处罚等有力措施加以解决。昔日村里出了名的酒鬼“二麻麻”,成了村小组长、致富带头人,贫困户李启亮由衷发出了“生活是灯,吃苦是油,要想灯亮,必须加油”的脱贫感言,贫困群众真正成为脱贫致富的规划者、参与者和受益者。

石屏县大桥乡大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张文明回答记者提问

  张鹏程表示,2020年是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石屏县将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强化“军令状”“交总账”意识,绷紧弦、加把劲,坚决夺取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  (刘宝昌)

责任编辑:刘兵兵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来自福建省厦门市和楚雄州内的84家企业提供了就业岗位10073个。

2024年02月28日 13:35

通过党员带头,引导沿江9个村民小组的群众利用撂荒土地,不断扩大小米芭蕉种植面积,目前普棚村小米芭蕉种植规模达3100亩,成为当地群众可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2024年02月28日 13:20

近年来,云南省着眼构建持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清廉云南,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管党治党省域实践,为全省迈稳“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第一步提

2024年02月28日 11:45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一名一线科研人员,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黄春球最近正准备把加快云南省中药(民族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带到

2024年02月28日 11:40

步入2024年,我省继续大力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着力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2024年02月28日 11:36

连日来,云南省多地企业纷纷复工复产,开足马力赶订单、促生产。

2024年02月28日 11:31

近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了云南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工作要点和立法、监督、代表工作计划,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立法质效、提高监督水平、保障代表履

2024年02月28日 11:26

近年来,云南省积极推动“一带一路”体育交流,在举办精彩体育赛事和多元化主题活动的过程中,不断丰富云南体育对外交往内涵。

2024年02月28日 11:23

这是云南首项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行业技术规范,填补了云南收容救护野生动物技术标准空白。

2024年02月28日 11:19

2月26日,昆明闻讯实业有限公司申报进口的首批1182台区外保税维修“智能电视盒子(待维修)”件通关放行,标志着云南省获批的首个区外保税维修项目正式开展业务。

2024年02月28日 11:10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