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东山镇那鲜为人知的“山中山”

来源:云南经济日报 2021-03-15 14:45:12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弥勒市东山镇因山大、山高而得名。但是,东山镇的山虽高却不奇,虽大却不秀。东山镇的山高,那是弥勒辖区之高,海拔2315米;东山镇的山大,那是弥勒辖区之大,——一座山竟有万亩之广(弥勒辖区内最大的那座华山松人工造林大山面积12500余亩)。

  由于山高,谷底就深,深至867米的低海拔。这一高一低的态势,为东山镇在弥勒市辖区内造就了两个天然第一:一个是自然景观第一。东山镇靠南盘江沿岸的大石山,雄、险、奇、峻,完全能与张家界的奇山景观相媲美!一个是空气含氧第一。东山镇除了万亩华山松的大面积植被之外,其他村委会的大山植被都是很厚植的。树多,空气就好,特别是下雨过后,那山风刮来,都是十分的清爽甜蜜的!正所谓“走进东山镇,呼吸大氧吧”就是城里人要到东山镇游玩的最好理由!

  东山镇虽然山高、山大,但是平地也多。东山人自己说,我们东山美,美在于山大;我们东山好,好在“盆地(凹子)多”。这些“盆地”,还都是些肥沃的耕地。加上地理、气候和地质的多样性,适宜在东山镇生长的植物种类相当的多。城里人能种的植物,东山镇都能种;坝子里种不出来的庄稼,东山镇都能种得出!为此,东山人民在党的富民政策引领下,借着现代科技的东风,在最近几年中,大面积发展了各种新型经济作物,什么火龙果、无花果、雪莲果,什么樱桃、黄桃、水蜜桃,什么香椿、重楼、京白菜……都在东山土地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丰收的喜悦让东山人民实现了一个个美丽的梦想。

  是啊,东山镇的山,是东山镇人民觅取衣食的依靠,是东山镇人民猎取经济之益的希望!“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这是伟人毛泽东为国山咏唱之一。然而,人世间也有一些荒凉,险境的山,即便是尽在咫尺,也是很少有人涉足的。我们东山镇就有这样的两座神秘之山(被人们称为“山中山”),一座叫“小黑山”,一座叫“小尖山”。从小,老人们就训诫我们:“一生弹指过,何别登此山。”这让我对这两座山产生了攀缘探索的梦想。后来,我长大了,工作了,而且也老了,退休了,我才不顾一切地探秘这两座神秘的小山。

  “小黑山”,因山体呈黑色而得名。伫立于彝族抗日名将黑虎将军张冲老家——松棵村西北面,与万亩华山松林山坡相连,直线不到一公里,小山周围被参天青松,良田沃土相拥着,从东远望,圆而高耸的“小黑山”,像盛装的彝家汉子迈着坚实的步伐向万亩华山松林走去。山上万年没生丛林,杂乱的刺棵藤茎创满了石缝。东南的山石在万年风雨的捶打下展现出伟大艺术的美丽;西南面的山石显露的是万年犀牛溅水的画境。山风苍凉,带着哨声,呼拉拉地撕扯着山顶的杂物。童年的我曾从经过“小黑山”脚赶路回家的邻里口中获知多少离奇古怪、恐怖、有趣的奇闻。

  “小尖山”,因它像一把利剑直指蓝天而得名。站在张冲将军屋后的山梁上,便能看见矗立在群上当中的它。“小尖山”周围是开阔的旷野,四面大山把它包裹在中间,像慈母保护儿女一般,在大自然中得到“母亲”的宠爱和呵护。然而,在人们的视野里却是那么孤独,瘦小和荒凉。我猜想:这险境的山,万年前肯定是一座孤傲的巨石,如今沧桑的风雨把它侵蚀得肢体裂碎。

  山体的陡峭难以形容,野猫从不涉足此地,岩羊从不从此经过,仓鼠从不在此安家,鸟兽从不在此栖息。踏着山脚零乱的落石,撕开茂盛的“龙爪草”棵,搬着一块块锋利的岩石,跨过无数条扯开的崖缝,疲惫之魂刹时被风吹向遥远的山中。

  风,疯狂地削着山尖的锐石,嘟嘟......呜呜......的呼啸着。在我的心头展开了远古战场的画卷,“红旗”“白旗”的战士在奋力拼杀,战马在山脚的旷野中驰骋,战鼓在山谷中雷响,风扯着呼啦啦的旌旗,“白军”将领战死了,阵脚为之已乱,千万“红军”战士向“小尖山”扑来,山上“北军”护旗卫队把能搬动的巨石全部抛向冲锋的“红军”士兵。这就是今天能看到山脚的石堆。

  “红白旗”闹世,战败东山镇“小尖山”这明末清初的古战场。然而,人们在山脚旷野的乱石堆中,却难以找到一件盔甲和长矛了!(弥勒市东山镇中心校退休教师   韩家树)

责任编辑:杨麒钰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2023年,云南省边贸总额达460.2亿元,同比增长51.5%,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9个百分点。

2024年02月28日 14:46

来自福建省厦门市和楚雄州内的84家企业提供了就业岗位10073个。

2024年02月28日 13:35

通过党员带头,引导沿江9个村民小组的群众利用撂荒土地,不断扩大小米芭蕉种植面积,目前普棚村小米芭蕉种植规模达3100亩,成为当地群众可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2024年02月28日 13:20

近年来,云南省着眼构建持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清廉云南,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管党治党省域实践,为全省迈稳“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第一步提

2024年02月28日 11:45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一名一线科研人员,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黄春球最近正准备把加快云南省中药(民族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带到

2024年02月28日 11:40

步入2024年,我省继续大力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着力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2024年02月28日 11:36

连日来,云南省多地企业纷纷复工复产,开足马力赶订单、促生产。

2024年02月28日 11:31

近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了云南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工作要点和立法、监督、代表工作计划,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立法质效、提高监督水平、保障代表履

2024年02月28日 11:26

近年来,云南省积极推动“一带一路”体育交流,在举办精彩体育赛事和多元化主题活动的过程中,不断丰富云南体育对外交往内涵。

2024年02月28日 11:23

这是云南首项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行业技术规范,填补了云南收容救护野生动物技术标准空白。

2024年02月28日 11:19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